建構小學專業學習社群

  • 首頁
  • >
  • 建構小學專業學習社群
背景、目的
背景﹕

廿一世紀的教育工作者,無論是校長、中層還是教師,面對世界的轉變、知識的更新、學生和家長需求的提升,同工們都認同不斷學習的需要性。但如何學習才能使學校的效能得到提升,從而令學生得益呢﹖近年有學者提出專業學習社群的概念。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發展有何好處呢﹖首先,專業學習社群重視教師之間分享實踐知識,學習和建構個人及組織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策略;其次,專業學習社群強調教師利用不同策略,包括共同備課、同儕觀課、師徒督導和友校參觀等,協助教師反思和整理自己的專業知識;最後,專業學習社群注重教師發展作為生態的轉變,教師和行政人員會聯合起來解決問題,透過調整結構和人際關係創造教師的學習機會,並共同分享權責,以達致學校改善和提升學生學習質素。一間學校形成了學習型的組織後,再與其他學校組成專業學習社群,不僅使學校之間有互補,也能在交流和分享中,為各自帶來不少啟迪,從而共同發展。

  本會在近年來,一直促進小學教育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校長和中層方面做專業培訓時都邀請了大學的學者、前線的校長,介紹各學校的文化和特色,對於建構小學專業學習社群積累了相當的經驗。與此同時,本會過往所設計的專業培訓都比較多元化﹕有較理論的系統課程、有適切性強的校本培訓、有感性較強的學校互訪、有實踐例證較多的經驗分享等。因此,相信本會能夠在這一個新計劃中有不俗的表現。

目的﹕

1. 協助參與計劃的小學在校內建立專業學習社群。
2. 推動本港小學建構跨校的專業學習社群。

目標﹕

1. 以校本培訓、系統課程、到校探訪交流、分享會及內聯網交流的形式協助30間小學同工建構小學專業學習社群。
2. 圍繞小學學校的改善、領導小組與變革及教師專業的發展三大主題組成校內和跨校的專業學習社群。每一主題的內容包括﹕
(1)由3間小學形成跨校學習社群的核心學校,再加入7間參與學習社群的學校。
(2)計劃將為10間學校就主題安排一個系統課程,每個課程分別有四堂(每堂三小時,由兩位導師主講)。每間核心學校派5位同工及每間參與學校派1-3位同工,即共約80名小學校長、中層及教師參加系統課程。凡參加系統課程的同工需於課程開始前作約1小時的課前閱讀和學習後感,並於課程完成後撰寫學習日誌。
(3)計劃將為3間核心學校,就主題分別提供1次的校本培訓。
(4)為10間學校提供3次的到校探訪交流,而核心學校需每校接待1次探訪。每位參加的同工需於交流後撰寫參觀學習反思。
(5)為10間學校提供一次分享會,每校參加人數不限,核心學校必須分享校本經驗。
3. 建立小學專業學習社群內聯網,為參與計劃的30間小學同工提供網上交流學習及相互分享的專業平台。
4. 以每一主題的學校分享為題材,分別編輯出版三本計劃專集﹕《專業學習社群專集一--小學學校的改善》、《專業學習社群專集二--領導小組與變革》、《專業學習社群專集三--教師專業的發展》,派發給全港小學同工作參考。

對象及預期受惠人數﹕
對象﹕小學校長及教師
預期受惠人數﹕
1. 協助30間小學同工建構專業學習社群,其中9間為核心學校,21間為參與學校;
2. 每間核心學校有5位同工參加4次共12小時的系統課程,並進行1次3小時的校本培訓,以每校40位同工計算,9間核心學校共約350位同工受惠;
3. 每間參與學校有1-3位同工參加4次共12小時系統課程, 21間參與學校共約50位同工受惠;
4. 共安排9次的學校探訪交流,在這30間小學中,約有150位同工受惠;
5. 共安排3次的經驗分享會,每次約有70位同工出席,三個不同主題的分享會,約有200位同工受惠;
6. 出版三本不同主題的計劃專集派發給全港小學,約有500間學校受惠;

Top